2019~2023 / 動力裝置 / 不銹鋼軸、馬達、塑鋼、壓克力塗料、電子控制設備
2024 / 遊具互動裝置/ 150X150X450cm(單座) /鋼構烤漆、軸承組、壓克力、LED
《Say Hi》是一件遊具型的互動裝置,運用鐘擺原理互動,來往的觀眾可以直覺的推(拉)作品,使它產生連續的動態效果,在河畔揮舞的發光大手,向河對岸與周遭的人們Say "Hi"。
風於無路之中尋求最短之路,又突然地在“無何有之國”終了它的追求。《漂鳥集》第60首
The hurricane seeks the shortest road by the no-road, and suddenly ends its search in the owhere.《Stray Birds》No.60
2024 / 動力裝置 / 鐵件烤漆、鋼軸、軸承 / 300X300X320公分
作品位置:https://maps.app.goo.gl/yGiUKvNZEnJ1Hy5X9
《相聚》是一件風動裝置藝術
瞬息萬變的風,穿梭於山川大地之間,無所不在,來自四面八方的風,途經此處時,彷彿找到了歇腳之所,在作品中短暫停留,相聚而相融,無形的風也在此刻化為有形,體現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2024 / 20X20X3m / 充氣雕塑 Inflatable Sculpture 、 鼓風機、LED、自動控制系統 Blower、LED、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2024 / 風動裝置 / 400x400x450 cm / 金屬結構、軸承、導光布、 LED投射燈
《相聚》是一件風動裝置,作品外型由六面體方形解構而成,在其中設計了12個轉動面,讓它可以迎接來自不同角度的風與光,風、水和光在作品中相聚相融,交互作用。
2024 / 風動裝置 / 1000X180X35cm / 鋼構烤漆、風動片、光學膜、LED
2024 / 風動裝置 / 120X50X363cm / 不銹鋼烤漆、軸承
2024 / 動力裝置 / 長120X寬36X高100公分(單件) / 芭蕉扇、鐵件、馬達、控制器
2023/ 風動裝置 / 430X430X320cm / 實木、不鏽鋼、發泡材、訂製扣件
2019 / 動力裝置、聲音裝置 / 單件:大70X70X20cm、小35X35X10cm,組件:4X3X3m(視場地而定) / 金屬、塑料、LED、電子控制模組
創作靈感來自騎乘自行車時的有趣體驗,作品由3件動力裝置和1件聲音裝置組成
之一:大晴天,烈日透過輪筐間隙映照在車道上的光芒,隨著車輪轉動而閃爍
之二:遠方的騎士彷彿遇見同好,熱情地響鈴跟你Say hi~,然後加速離開,一轉眼已不見人影,只留下悠悠的鈴聲言猶在耳~
2019 / 光影裝置 / 單件:40X30X15cm、組件:15X5X2.5m(視場地而定) / 金屬、塑料、LED、電子控制模組
作品展出於2019台灣燈會-藝術燈區(屏東大鵬灣)
四季如夏的屏東,是花彩列島地區候鳥避寒的絕佳地點
由候鳥向南遷徙度過寒冬的習性發想,造型取自群鳥振翅飛翔的姿態,以數件飛行雕塑列隊齊聚加上循序漸進的光影變化呈現候鳥南遷的意象,象徵離家的遊子始終嚮往著溫暖的家鄉。
The concept comes from bird migration through the seasons and the movement it takes on as a flock flying together, several pieces of flying statues signals the formation while moving lights presents the movement south which also symbolizes a wanderer always longing for the warmth of a home.
2015 / 動力裝置 / 40 X 42 X 18 cm / 金屬、馬達、木材
2017 / 空間裝置 / 視場地而定 / 人造纖維、光源模組、電子控制模組
空間是一個四面透光10m x 4m的長型玻璃屋,在通透的環境裡佈置蓬鬆的雲朵與自然光源,形成濃縮版的天空意象,隱身在雲層中的神秘飛行器,如閃電般高速穿梭,光線與間歇明暗的光體,交錯流動,在飛翔與滯留的片刻勾勒出飛行的軌跡。
2015-2016 / 情境裝置 / 視場地而定/金屬、塑料、電子控制模組、現成物
作品為6件裝置與空間場景組合而成的情境裝置,6件裝置分別為《繭》手動除繭機、《汙漬》掃描淨化汙漬的科技裝置、《陪伴》吸菸的幫浦、《思緒》吵雜的床頭燈、《等待》永不歸零的倒數計時器、《秩序》物件的擺設示範,遍佈在居家場景裡的裝置與道具,將內在的抑鬱化為具像、能見、可觸的情境場域,成為一座人人參與內心小劇場,邀請他者一同面對這些無限延續的日常焦慮,體驗一段微弱的折磨。
2011 / 動力裝置 /100X100X25cm / 金屬、壓克力、馬達、感測器
2019 / 動力裝置 / 70 X 50 X 30 cm / 金屬、馬達、塑料、LED、電子元件
2018 / 動力裝置 / 200 X 20 X 25 cm / 金屬、馬達、塑料、電子元件
作品靈感來自振翅飛行的羽翼,將飛行的姿態以簡練的幾何圖形呈現,輕盈的線條和移動的軌跡,在空間中勾勒出飛行的樣貌。
2018 / 光影裝置 / 單件:120X30X25 cm,組件:5X5X4m / 金屬、塑料、LED、電子控制模組
作品參與【 FUTURE: FUTURE|Panasonic 創業 100 週年紀念展 】
「 今日下單,明日到貨 」已經成為網路購物的常態,當人們對於即時享樂的期待越來越高,地面的運輸網絡將可能無法滿足需求,物流產業會有什麼樣的應對方式?
《 未來的速度 》是由數件飛行雕塑與光束構成的裝置藝術,融入了人類對空中飛行的嚮往,將未來運輸的可能性由地面推向天空,透過飛行器在空間中往復穿梭與快速流動的光影,勾勒出人類文明向上延伸至天際的未來光景。
關於物流配送,也許空中無侷限的空間,會是未來的最佳解答。
美學、黃金比例、色彩心理學等造型理論—來自人類深層意識的美感經驗。
本作將源自人類觀點的造型理論建構參數資料,導入3D建模軟體,經由軟體的AI運算,在空間中生成3維圖形,並以光、線條、動態三種元素化為實體,試圖創造出空間中的完美造型;藉由人類美學透過AI系統的轉譯結果,探討「人類意識」和「人造意識」如何定義「完美的形式」。
2019 / 動力裝置/ 160X160X60cm/ 金屬、塑料、馬達、LED、電子控制模組
作品常設於「工家美術館2F」(台中勤美術館)
作品是一件控制「風流」的裝置,以工地中常見的金屬質地與鮮豔色彩,構想造型,藉由扇葉高速旋轉形成的風流,舞動橘、黃色線條,像是豔陽般落在天上,卻帶來陣陣微風,為午間休息的朋友們帶來一絲涼意。
2020 / 光影裝置 / 120 X 40 X 20cm / 金屬、塑料、LED、電子控制模組
這是一個社會實驗?
【2018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參展作品《 #an_artwork 》是一個在白盒子空間裡的燈箱裝置,整體空間光線充足、風格簡約,相當適合做為自拍的背景。
《 #an_artwork 》以毫無修飾的方式,標示自己為一件「藝術作品」,邀請所有人在讓藝術進入生活的同時,反思觀看展覽的意義,探討社群網路成癮的時代,群眾與藝術間的微妙關係。
藉由作品名稱與周邊景點的#關鍵字,擷取相關的照片,並紀錄觀眾與作品的互動過程。
創作者:盂施甫+甘韋
2012~2015 / 動力裝置 / 90X50X20cm /金屬、馬達、控制模組
Meteor - 瞬間消逝的事物
以八個單元做為基礎,使用程式控制單一組件的轉速依序動作,將對於速度感的體驗以電光石火的形象重現,試圖與觀者分享高速中視覺、聽覺的震撼體驗。
2017 / 動力裝置 / 單件:120X50X70cm,組件:視場地而定 / 竹、金屬、馬達、現成物
苗栗三灣 銅鏡村 駐村創作
鄉間的路邊沒有喧鬧的車潮,鄰居街坊待在路邊乘涼的悠哉自在的享受晚風與蟲鳴,輕搖著竹扇、閒話家常。
搖曳的動力裝置與編織的扇片,融合機械與客家竹編技藝,在野外輕微地扇涼,詮釋鄉間靜謐悠然的人文意象。
2018 / 動力裝置 / 160 X 30 X 20 cm / 金屬、馬達、塑料、電子元件
2012 / 聲音裝置 / 80x40x40cm / 引擎、麥克風、混音器、耳機、木材
2012 / 動力裝置 / 32x42x14cm / 金屬、馬達
2016 / 影像裝置 / 60×30×28cm / 金屬、電子螢幕、現成物
2012 / 穿戴裝置 / 32x27x22cm / 單體、音效卡、感測器